时间:2017-2-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文丨鱼爸图片来源网络

常常有一些妈妈问,“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我们仔细想想,孩子喜欢什么?

你可千万不要说孩子没有喜欢的东西。

也许是你没有细心地去发现而已。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美食,看到各种零食就两眼放光。

有的孩子喜欢积木,各种积木玩具堆满了自己的小房间。

而有的孩子酷爱小汽车,特别是男孩子,对挖掘机、吊车、大卡车是爱不释手。

有的孩子呢,就喜欢恐龙,比如我家那小子就是地道的恐龙迷。

还有的孩子喜欢画画,看到墙就想画。

每个孩子的性格气质不一样,他喜欢的东西也会不一样。

但是兴趣这个东西真的是能引导的。

关键就是有没有“趣味”。

孩子刚刚来到世上,爸爸有力的臂膀举起他们,他们不会害怕,反而咯咯地笑着。

因为实在太有趣了。

孩子们不喜欢待在沉闷的屋子里,喜欢去户外的天地间,因为那儿有趣极了。

当我们陪伴着孩子成长,就一定会发现孩子的趣味。

而一旦父母敏感地捕捉到了孩子的兴趣点。

那做父母就会轻松许多。

特别是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那就一定要记得。

从“趣味”二字着手。

2

读书始于趣味。意义、知识什么的都在其次,趣味最重要。

我们应该都有同感:读书的时候为了考试背的那些书,都在脑海里储存不了多久。但是自己打着电筒在被窝里偷偷看的小说,很多年之后,还是记忆犹新。

或者偶尔几句打动自己的情话台词歌词,也能记很久很久。

因为只有感受到了真正的趣味,才会爱上这个东西。

我小时候读书就一直很喜欢唐诗,不是为了在亲戚面前表演,也不是为了考试。

那是在八九岁时,偶然在大伯的一个旧柜子里翻到了一本残缺的《唐诗》,有一半被大娘扯掉擦桌子了,另一半就被我抢救过来了。

当时看到了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读起来琅琅上口,觉得很有趣,第一次知道简简单单的四句话叫绝句,将一个很美的地方一下子就呈现了出来。

感受到了这语言之美,尝到了趣味之后,多年后一直沉迷其中,乐在其中。

后来家里订了报纸,其中有一份《文萃》报,就一直从小学读到中学毕业。每期必读,连那些小豆腐块广告都不放过。因为上面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故事和新闻,总是让人觉得有趣的很。如今这报纸一直在办,家里有小学生可以考虑订一份看看。

为什么要说这些事呢?

因为很多父母在给孩子选书的时候,常常首要考虑的不是孩子的兴趣,而是读这书有什么用?

“读书的功利性“已经成为孩子们爱上阅读的一个拦路虎。

当孩子从题山题海的应试教育中好不容易缓一缓。你马上就给他们送上一堆世界名著或者新课标必读,或者哪个名师推荐的书目。

结果孩子心里却不想读,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不得不做做样子读上一阵,结果没有一点的兴趣,反而让心灵感到压力,负重而行,难以同作者对话,反而尝到的是阅读之苦。

另外就算是名著,欧美的和苏联的不同,中国的和日本的也不同,另外在体裁和风格上也千万种不同。

如果没有让孩子自己去敲打体验,找到趣味的话,父母的安排大致是无用的。

3

最可怕的是父母将这种阅读的功利性带到了孩子的婴幼年时期。

有不少的父母热衷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开发大脑。

所以买很多开发大脑的书籍,结果孩子的大脑不知道开发的如何,反而坏了孩子的胃口。

这个就好像给孩子吃东西一样,你总是搞一些大补品给孩子吃,还不知道补品的效力如何,更可能让孩子身体受损。

也许粗茶淡饭更来得有用。

其实阅读好的书籍自然而然会对孩子的大脑有促进作用。

比如故事的逻辑和图形,色彩以及对话等等。

可是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带着那些目的去阅读。

而应该是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心态。

所以有父母就忽视了孩子的兴趣,而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报一些开发培训班,买一些益智玩具,或者唯益智图书不买。

我就不是很赞同父母这样做,因为这偏离了阅读的初心。

那些看上去没有实际用处的经典绘本图书倒是被丢弃一旁。

可是孩子的心灵、灵魂、情商、审美……

这些东西不都是我们摸不着的东西么?

就是这些摸不着的东西决定了一个人的素质及人生价值。

我们去街上一站,会发现每个人都是差不多的四肢,肩膀上都是长着一个脑袋。

这些看的着的东西,是共同的。

我们养育自己的孩子,不仅仅是养育他们的躯体,更要







































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oveyouocococ.com/kfzlgj/kfzlgj/68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