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2/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美学主播西艺《美术爱好者系列》

通过对世界美育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美育观点展示,探究美育、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之间的关系,并以时代为背景,对我国美育的发展呈现的新态势和缺失现象进行逐一阐述,以及对大众美育传播的途径、方法的相关尝试。

:孔子/鲍姆嘉通/席勒/蔡元培/美育/艺术教育/审美教育/兴趣教育/美术爱好者/儿童美术教育/成人美术教育/美育传播

一、世界美育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观点

1、孔子(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最早提倡美育的思想家

观点:“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早在中国古代文明的西周,便有周公“制礼作乐”,春秋末期,孔子创立了古代教育体系。他以“六艺”即:礼、乐、书、数、射、御教授弟子。“礼乐相济”、“美善相乐”的中国古代美育,

礼乐结合,也成为当时治理国家规范社会秩序的方式。

2、鲍姆嘉通(-)德国哲学家美学家

观点:感性认识的完善,这就是美,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

鲍姆嘉通不仅是美学学科的创名人,他还将美学定位为“感性认识的科学”。

年、年,鲍姆嘉通在其著作《美学》第一卷,第二卷中将美学分为“理论美学”和“实践美学“两部分;

界定了美学的对象,要达到感性认识完善的三个条件:思想内容和谐、次序和安排一致,表达的完美。

提出了,㈠、先天的自然美学:天生的素养和情感能力;㈡、审美训练:先天的审美力如果不经常训练会衰竭和消失;㈢、审美指导和审美学说:在可信和不可信的领域去寻找真。

3、席勒(-)英国哲学家

观点:游戏冲动即“审美的创造形象的冲动”。

在人身上存在着两种冲动,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这两种冲动都使人受到一种强迫(压力),都是不自由的。

第三者冲动,即游戏冲动。“使人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都恢复自由。“

“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2)

4、蔡元培(-)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

观点:蔡元培年为《教育大辞书》中“美育”词条所写的定义是:“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科学在乎探究,所以别真伪;道德在乎执行,所以别善恶;美感在乎鉴赏,所以别美丑。”

“吾人固不可不有一种普通职业,以应利用厚生之需要;而于工作的余暇,又不可不读文学,听音乐,参观美术馆,以谋知识与安全的调和。这样,才算是认识人生的价值了。”

先贤们对美育教育的观点,成为后世对美育教育思考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的依据。

二、美育、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美育类属于人文教育,是结合哲学、艺术、宗教的世界观教育。同时,美育也是培养人认识世界、发现真理,获得真理的过程。前面先贤虽各自观点各有差异,但却共同指出了美育发挥着引导和教化的作用,对人类心灵塑造的影响,和对社会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儒、道、佛三家长期共存,多民族、多地域、多种文化思想相融合的文化体系,促成了多样化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中华文明经过漫长的岁月积累,形成了其独有的、完整的艺术体系和脉络。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迁,西方的“现代审美观”对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从“文艺复兴三杰”到现在的“梵高”热,西方各艺术流派的审美主张至今仍然掌握着世界艺术的风向标和话语权。

而我们在对其认知、学习、吸纳的过程中,美育是一个很好的“过滤器”。如果我们能够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便可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具备辨识力才能够去伪存真、并能够学以致用。寻找到他山之石与我们自身文化的契合点,才能够实现创新与蜕变,从而推进艺术的深化与发展。

审美教育是将美学与教育方式相结合,将文化修养、心理结构丰富、审美意识相结合,将感情与理性协调统一的教育。通过审美教育,通过知识和感情的调和,实现从发现美到创造美。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美育,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层面面号召学校通过美育,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育部出台相关管理方案,要求学校、政府共同促进美育发展,建立美育评价制度。

但或因为缺少必要的评价机制和监督,多年形成的成绩导向,让校园文化仍然偏重于传统知识教育。“美育”还是被普遍认为是针对“艺术生“才有用的专业化教育。审美教育对人综合素质塑造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只有当一些知识型人才在某些领域里与艺术发生碰撞之时,才显现出那么地“不合时宜”。

所以,不能够把美育简单地理解成为艺术教育。美育作为一种情操教育,是对于高尚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也正因为如此,美育不能操之过急。将美的理念,像种子一样播撒,待其在心灵孕育萌发,在需要的时候必然发挥其积极作用。

三、时代发展背景下,中国美育的新形态

美育的需求与发展,与时代进步与发展密切相关。如今,中国飞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市场化、信息化、物质文明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是越加饥渴。通过美育提高道德与人格修养,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沟通,从而实现良好的社会氛围与精神家园的建设也是刻不容缓。

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的状态导致大家对历史、对文化的兴趣正在日益减少。一边是政府开放展馆免费参观,一边是观众走马观花,不知所云。旅游时是去风景区还是去博物馆,仍然是一道选择题。因为缺乏审美意识与鉴赏力的培养,导致大家对于艺术形成距离感,对于不了解的事物表示不关心。

而美育涉及到全民素质的提升,所以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机构来完成,还需要发动更多的公共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引导。以收藏类节目的普及为例,如今很多媒体都开设了收藏栏目。这类节目的热播,让大家对中国文物有了客观的认识,对艺术品市场、艺术品价值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对藏品的历史背景、相关艺术家也发生了兴趣,掀起了全国收藏热。收藏领域知识的普及,也成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如今,中国美育除了在校教育以外,”兴趣教育”成为正在兴起的新形态。我国”兴趣教育”呈现出两极化的特征。艺术爱好者群体,从过去的“文艺青年”正在向中老年人和儿童过渡。而这一群体的生理特征和需求特征,也为美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课题。

1、儿童美育

其中,儿童美育特征之一就是,开蒙期越来越早。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各种“儿童艺术中心”已经成为少儿美育的根据地。继英语、奥数热之后,儿童“创意美术”已经成为父母们的首选。通过美术学习,实现对儿童美学启蒙教育,开发儿童的情商、智力、拓展思维、开发创新意识,如今已经得到了家长们的普遍认同。

但与此同时,围绕孩子的审美环境和审美氛围并没有同步建立。所以,周末孩子最好的去处还是游乐场,而不是博物馆、美术馆。“熊孩子”破坏艺术作品、破坏公共设施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之所以呈现出所受教育与孩子行为出现分离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对美育的认知还不够全面,美育不等同于美术教育,而是通过美学教育改变人们的行为意识朝向美好,这一份初心,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

之前网络上流传的:关于外国人看不懂中国的几个问题中就包括:”中国父母在孩子幼年时期都会送孩子去学艺术,而当孩子长大了说想要当艺术家的时候,家长却疯了。”的内容。虽然听起来是个笑话,但这一现象的确具有普遍性。而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在于,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兴趣培养的时候,忽视了,美育对世界观的改造能力。而接受美育的孩子,在成年以后,想成为艺术家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儿童”创意美术”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如今已经基本做到了普及。教育者对课程内容的研发和升级,将是这种艺术教学形式能否保持其生命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随着儿童创意课程的推广和普及,凡高的《星空》也已经成为童叟皆知的艺术作品。梵高热,在孩子圈又一波兴起。这也提醒我们,艺术周边、艺术衍生品、艺术推广模式,等对艺术的传播作用不可忽视。

“故宫文创”,是我国艺术衍生品推广和传播的一个里程碑案例。故宫通过艺术衍生品,让《千里江山图》这样的旷世名作,走下了神坛,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青年一代的生活和他们的心里。也因为如此,才让这幅古迹,能够不被岁月所遗忘,而能够历久弥新,勇立潮头。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带动了故宫藏品走进人们的视野,人们的生活,也吸引更多的人走进故宫,去探寻更多的历史,去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

2、成人美育

在成人兴趣教育方面,美育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突出表现为,中老年人退休以后,“学点艺术”已成为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各地老年大学,各类艺术课程都是供不应求,美术教学班更是人满为患。线上美术教学课程,因其便利性,可重复性,也深受欢迎。高端爱好者加入画家研修班的,也是不乏其人。可以说,中老年人已经成为美术爱好者行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分析原因,美术学习还是投入成本相对较少的一项艺术活动。“零基础学美术”作为最有号召力的广告语,打消了对于成年人学习艺术的心理顾虑。“时间短、见效快”的各种教学方法,使美术爱好者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找到了“入境”的感觉。所以,成人美术教育市场呈现出十分活跃的态势。

但目前,针对成人美术教育还是集中在美术教学方面。对美学、美术史、画家,画派,等与美术密切相关的知识并没有得到普及。

谢赫六法,“气韵”为先。作者的艺术情操,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会通过作品得以呈现。作为美术爱好者,不能只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oveyouocococ.com/kfzlgj/kfzlgj/182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