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5-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前言

生成性教学的另一特点是交互性。智能时代,机器学习、智能算法、知识图谱、NLP(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存在进一步拓宽了教学主体的概念,也延伸了交互性的内涵。

一方面,实现了教学主体从“师生”到“人机”的转化;另一方面,交互性不再只是师生言语上的交流,更是一种面向整个教育体系的交互。

人和现代技术之间存在着背景、诠释、具身和它异这四种关系。虚拟双师型课堂能使真人教师和虚拟教师协同进行交互活动。AI教师、教学机器人、智能导师、智慧学伴等技术的开发有助于打造以真人教师主导、AI教师辅助的智能化“人机”交互模式。

然而,智能技术的出现可能会弱化甚至消弭人的主体作用。因此,需要正确看待和处理“人机”这一主体关系,让交互性回归人的本身,即基于人类个体的价值去发展技术。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主体发展概念,合理利用人工智能促进交互式学习。教师在保障正常教学进程的基础上,应积极促进双边教学活动的达成,进一步激发教学生成性的最大潜能。

在此基础上,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来制订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应正确看待“人机”之间的关系。随着人工智能的运用,教师劳动力将会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放,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学生的情感参与、复杂性交互活动组织等方面,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与机器之间的状态逐渐从“人机协同”走向“人机结合”。

从“分离”到“融合”的教学空间转化

生成性教学以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条件,而教学空间的延伸则可无限突破学习者参与教学的时空局限性。教学空间能够对教学形态和学习形式起到表征作用,是教学活动的“载体”与“栖息地”。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将超越时空局限性而存在。

智能化可视教学、动态自适应教学、个性定制化教学、虚拟双师型教学和人机协同化教学等形式不断涌现,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注重以下几点。第一,应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空间。随着异位的教学形态逐渐增多,教学空间应融合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场域,更加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oveyouocococ.com/phzlkf/phzlkf/180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