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佩鲁想和大家聊一聊怎么培养宝贝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不过在正式开始之前,佩鲁想和大家一起回想一下早上通勤时段,赶公交车或地铁时的情景。 是不是似乎在这个环境中,看到别人打了个哈欠,不论是否困倦,你都会不经意地跟着打一个呵欠?仿佛哈欠会传染一样,甚至有人认为哈欠就是一种会传染的疾病。 直到20世纪90年代,终于在科学的层面论证了哈欠会传染的这一现象:原来是人脑中的镜像神经元在发挥作用。而镜像神经元的发现来自于年一次普通生物实验的意外。 1.花生饼还是冰淇淋? 被猴子“吃”出来的镜像神经元 在年,意大利帕尔马的一支神经科学研究团队就猴子吃花生的行为进行研究。在正常情况下,猴子伸手抓住花生饼并将食物放入口中时,猴子大脑中掌管编排动作的神经元被激活。这属于正常反应,因为猴子需要神经元控制自己的动作,再将食物放进自己口中。 但令人意外的是,猴子似乎在看着别人进食时,也能够激活它负责编排动作的神经元。 一天中午,团队中的一位研究者提前回到实验室,当着猴子的面吃着自己的饭后甜品:一支冰淇淋。令研究员惊讶的是,尽管猴子自己没有吃,只是看着自己在吃冰淇淋,它的前运动神经元却非常活跃。事后,这个团队将猴子没有在吃,却做出了吃的反应的现象,称之为镜像神经元效应。 镜像神经元的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交互动和模仿学习的奥秘。语言神经生物学家格雷戈里在《神秘的镜像神经元》一书中这样解释:因为镜像神经元的存在,人类在社会交流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无意识模仿,习惯于复制对方的动作、表情和行为模式。而模仿,则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关键能力。与类人猿相比,人类的模仿和学习能力更强,所以人类在智力上更胜一筹。 2.亲眼所见才能触发 日本贵妇不惜倒搭钱“拼娃养” 关于镜像神经元,最有趣的一个特点就是:镜像神经元好像只能由亲眼见到的人触发。 而普通物品,书籍等不太具有人类特质的事物是不太可能激活镜像神经元的。比如送给孩子一个小鼓,孩子可能摆弄两下不感兴趣就丢到一边了。但如果忽然来了一个小哥哥,在宝贝面前帅气的打鼓。孩子却很容易被敲鼓的行为带动起来,从而也开始模仿,试着敲打自己刚收到的小鼓。其根本原因就是他的镜像神经元被激发出来,他的情绪被带动起来。 可见,一切学习行为都基于模仿。因此,镜像神经元揭示了儿童是如何学习的。 而早在年的日本,“拼养”这一概念就在各种育儿博客里炒的热烘烘的。所谓“拼养”不仅意味着孩子年龄相似又住得近的母亲结成小小的同盟而互相帮助。但“拼养”的意思并不止于此,不仅年轻妈妈可以和比自己更优秀的母亲学习;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同龄人,通过模仿更好地进行学习。 从小亚在日本上幼儿园起,中国妈妈百合就开始结交了很多幼儿园妈妈朋友。因为所上的幼儿园是大学附属幼儿园,这导致家长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都较普通幼儿园更高。 在百合“拼养”的朋友圈里,不乏医生太太、电视台主持人,太太们各自身怀绝技。其中一位贵妇太太,常常将孩子们叫到家里来。带着孩子们一起做一些看起来用料考究,步骤繁琐的名贵点心。 起初百合非常不解这位贵妇的行为,直到和太太成为朋友,太太才打开话匣:孩子们聚在一起就是绝好的学习机会。如果只是大人带着孩子做点心,孩子常常会觉得无聊。但很多小朋友聚在一起,大家就会互相模仿着如何和面、如何打发蛋清,为面团塑形… 在相对安全环境中,孩子们通过相处,还会逐渐学着自己解决矛盾,提升他们的社会协调性。在留下美好回忆的同时,也能通过模仿学到新的东西。 3无一例外 每个孩子都是“无师自通”的学习天才 英国近现代经验论哲学家洛克,曾经错误地低估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他认为人生下来后,好像一块白板。孩子这张白纸,只有通过成人灌输现成的知识,孩子才开始学习。 但洛克的“白板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婴幼儿天生就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为什么有时在孩子身上会出现“无师自通”的现象? 一份调查研究曾想通过调查美国历代总统的共同点,总结出成就伟人的关键点。而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其中大部分人都有过童年迁徙的经历。可以肯定的是,童年迁徙的经历,有利于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充分发挥,不仅见多识广,还可以帮助大脑得到更好的发育。 洛克由此可见,对于神奇的镜像神经元系统来说,最好的激发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方式,不是一味的灌注和传授,而是把要学习的知识变成“看的见”的教学。 调查研究显示:学龄儿童中,有25%的视觉学习者,难以理解学校常见的抽象知识讲解。为此,老师们开发出“同伴教学法”。请孩子们之间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尽可能转化成符号、图形和图标。再互相分享分析思路,尝试着对方了解自己的观点。而镜像神经元会帮助孩子更好地模仿和学习,在日后遇到同类的难题时,举一反三,更好地进行理解。 正因为具体的行为比抽象的知识更好理解,对于低月龄宝贝的教育,我们需要重新解读和实践“身教重于言传”。3岁前的孩子很难判断事情的对错,几乎所有的行为都来自于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模仿本能。 所以,作为家长如果想让孩子养成看书的习惯,那么起码在孩子的视野范围内多看书、少玩手机。如果希望孩子活泼健康,不如学学日本妈妈,邀请朋友家健康爱运动的孩子一起到野外走一走,感受“拼养”的好处和乐趣。 镜像神经元作为大脑的一部分,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感受,通过模仿进行自我提升。如何有效地利用镜像神经元,利用它更好地与宝贝进行互动和成长,才是家长们更应该不断探索的事情。希望佩鲁今天的分享可以帮助到大家,激发宝贝与生俱来的天才学习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oveyouocococ.com/zlkfsq/zlkfsq/186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