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便宜 http://www.xftobacco.com/m/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育更加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音乐教育则是让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的音乐课堂教学要求是“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活动的参与”。结合我校“雅趣教育”的办学特色,创新教育成为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激趣—导学—表现—创造”这种教学模式,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基本宗旨,以情感传递为纽带,提高学生综合审美素质。这一模式符合现代的音乐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促进者”,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地感受、体验、表现和创造音乐,建立起主动参与、不断探究的学习意识。

一、激趣是突破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趣,即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教师在细心品味每个音乐作品且深刻感悟其内涵后,运用美的艺术手段,将情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

首先,激发情趣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是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教育环境下乐学、爱学,从“要我唱”转变为“我要唱”,不仅要“唱得多”,更要“唱得好”。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的原因,他们对任何有趣的事物存有极大的好奇心。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景,才能提高他们的兴趣,吸引注意力,主动参与音乐审美的活动中来。例如:在教学音符位置时,我运用七种颜色的卡通形象,标注了7个唱名,再把学生分为7个小组,各组分别拿着写有唱名的卡片,聆听音乐并随着音乐节奏做律动,寻找所对应的音符位置。他们认真地听辨,快速地反应着音乐的变化,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会新知。在欣赏《龟兔赛跑》音乐童话故事时,我利用钢琴分别弹奏出小兔子轻巧活泼的音调和小乌龟低沉缓慢的音调,让学生来辨别区分。这两个教学场景,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也更好地将音乐教学的情趣特征,即融听音乐训练、节奏律动、力度速度、感知、情绪体验、音乐想象、动作创编等音乐技能融为一体。

其次,情感因素也是音乐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教学中,结合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情感的互通互融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通过情感内化的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深刻体验歌曲内涵,运用富于情感的范唱、生动形象的表演、意境的创设等手段,把作品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把握歌曲的内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他们在演唱歌曲时表达内心情感,提高审美体验。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一课的过程中,我会先熟悉这个音乐作品,并提出在课堂上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热烈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感知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和情绪起伏等。教师精心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创设围绕主题的音乐视听环境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学习《歌唱祖国》这首歌曲时,我在学生进教室前就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学生边听音乐边歌唱,教师做着指挥的手势和学生一起歌唱,学生走路的姿态也随着铿锵有力的歌声而更加整齐规范,从而激发学习音乐热情。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本课的音乐知识与教学要点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从而提升学生欣赏音乐、审美音乐的能力。

因此,教师的情感表现是影响学生学习众多因素最突出的一个。教师要平等、真诚地与学生交往,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信赖感,在演唱过程中与他们一起歌唱、表演、游戏,并适当给予肯定的眼神来建立学生学习的勇气与信心。

二、导学是手段,引导和调动学生去感受音乐

导学,即教师点拨,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指导学生感受音乐,参与体现音乐的过程。

1.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音乐是音响艺术,它是人们对客观形态的心理表达。只有通过反复聆听、细心揣摩,才会获得深刻的感受,所以聆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前提与基础。我在教唱《嘀哩嘀哩》这首歌曲时,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我事先准备的“大自然的声音”,感受鸟语花香的世界,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碧绿的田野间,流水潺潺山花烂漫,鸟儿吟唱蜜蜂飞舞,想象冲击视觉效果,适当的引导来加深他们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在放松自在的心态下学习并感受。在《母鸡叫咯咯》教学中,我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逐层深入引导,如播放动画课件、欣赏歌曲录音、富有情感的自弹自唱、表演唱等,让学生反复聆听感受歌曲,逐渐加深了对歌曲内涵的理解。

2.引导学生参与、体验音乐。教学中,教师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充分调动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体验音乐,让他们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进取,进而有创造性地学习音乐。在学习《粉刷匠》一课中,我首先将粉刷工人劳动场景的画面剪辑成小影片进行播放,学生不由自主地就会随着欢快的音乐动起来,再结合劳动画面,自创动作。热爱劳动的粉刷匠在劳动时,弄得全身、满脸都是涂料,学生通过想象和实际体验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音乐形象,同时增强了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思想意识和好习惯。我结合电脑动画为学生创设《母鸡叫咯咯》的意境,充分开发学生视、听、唱、动、读等多个感知通道,使学生在想象中入境、入情,最后动情。他们观察小鸡活泼可爱的形象,体会到鸡生下蛋的快乐情绪。就这样,从感受歌曲的旋律美到领略歌曲的内涵美,深入浅出地使学生获得了音乐审美体验。

三、学生在表现中创造独具一格的作品

表现,即学生通过自己对歌曲、乐曲的感受、理解,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表达各式各样的版本,从而将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

例如:在教学《母鸡叫咯咯》时,我拿出事先准备的头饰,随着音乐边唱边演,根据节奏学母鸡的叫声和走路的姿势等。在我的感染下,学生会自然地融入这种愉快的氛围中,有些学生还会不自觉地跟在我身后,像一只只小鸡跟在母亲身后一样。我偶尔还会借助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在指导《铃儿响叮当》童声合唱时,我会让学生利用三角铁、碰钟、双响板、铃鼓、串铃等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他们对歌曲有着不同理解,用不同节奏编配出可行且悦耳的节奏谱,充分表达学生内心真实情感。如此愉快而有益的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了开动思维和展示自我的乐趣,唤起了他们强烈的表演兴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感受到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适当地改变原有教材所呈现的固有教学模式,这对未来的教育教学方式也会有所提升。

四、学生在创造中表现自我,彰显自我

创造,充分发挥想象力去创作前所未有的事物、新的事物。推陈出新尤为重要,即学生在接受教材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着眼于创造力的培养与发挥。例如:“表现”部分中,学生会在我教学《母鸡叫咯咯》时,不自觉地跟在我身后,将自己表现为一只只小鸡。而当我在课堂中说到,小鸡逐渐长大成母鸡,他们迅速反应,充分发挥想象力来调整成母鸡的形态,随着音乐表现出母鸡下蛋前、下蛋中、下蛋后的各种姿势表情等,而这些姿势表情与我之前在课堂中塑造的“母鸡”形象大不相同,学生开动脑筋,尽情大胆地表现,充分挖掘了自己的创作潜能。又如:在欣赏《春节序曲》时,我会希望每一个学生结合自己过年时的场景,用心去倾听音乐并给音乐命名、说出原因。学生在无尽的遐想中,体会音乐带给自己的震撼,大家通过交流想法,进一步感受到歌曲的内涵,体会到创造后得到认同的快乐。

当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自我学习和合作进步的意识,学生在自己的小组中畅所欲言,更好地激发他们的表现欲与创作欲。在相对平等与竞争的状态下,学生自由结合成几个小组,根据各自的特长来分配任务,有的学生会分成几个声部来进行合唱,有的学生自制打击乐器来伴奏,还有的学生则会舞蹈助演增加舞台效果。他们在整个过程中积极合作,尽情地表现自我的同时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体会表现和创造的快乐。他们不仅在音乐课堂中学到知识,而且巧妙地运用知识,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实践证明,“激趣—导学—表现—创造”的教学模式是可以达到多样化且高效的课堂教学。激情是突破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导学”是手段,一步步的引导和调动作为主体的学生去感受音乐,提升对音乐的审美。“表现”与“创造”是核心,学生在表现的过程中创造出独具一格的音乐作品,也在创造的过程中表现自我,彰显自我,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相互促进,真正实现了学生寓乐于学,完美体现其中的教学目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oveyouocococ.com/zlkfwq/zlkfwq/180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