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7-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从智慧课堂发展来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与呈现”的1.0版本,即传统教学+电化设备的电化教育阶段;第二是“学科技能训练与信息传递”的.0版本,即传统教学+网络+电脑/平板的混合学习阶段;第三是培养“审辩性思维、创新性能力”的.0版本,即个性化教学+智能教学系统的“人机共育”教育阶段。对于未来,“人机共育”教育将培养“创新人”“创新人才”。如果说,工业革命解放了人类的四肢,那么,智能革命将解放人类的大脑,释放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钱学森从人类发展周期中,看到未来教育将着重培养“集大成,得智慧”的“新人类”。智慧课堂就是人类的理想教育,是学生天赋自由翱翔的天空。智慧课堂也是一场教育场景革命,将重构学生与教育的连接,为学生提供“互联网+”时代新型教育供给方式——让优质教育变成空气,“弥漫于宇宙”,“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未来的学校将是无边界的,学校不会消失,但学校正在跟我们的社会融合,通过网络可以连接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校内和校外、国内和国际、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未来是人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时代,人工智能教师将协助人类教师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日新之谓盛德。——《易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德贵日新。——康有为。常新,自新,全新。——陶行知。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构想《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来学校的新思考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学校教育?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怎样的教师原来教材就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就是孩子的教材致胜未来的能力——关于未来的10点核心思考......智慧课堂的价值及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张杰夫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张杰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近年来,随着智能时代到来,学校课堂教学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家督学成尚荣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按照现代课程理念,智慧课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

一、智慧课堂的价值   (一)学校课堂变革的三个阶段   00年,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先生写的《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中文版出版,引起强烈共鸣,课堂革命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和梦想。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倡导“课堂革命”,又一次唤起人们对课堂革命的热情。课堂改变,学校、教育就会改变!目前,学校的课堂正在发生什么变化?从智慧课堂发展来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与呈现”的1.0版本,即传统教学+电化设备的电化教育阶段;   第二是“学科技能训练与信息传递”的.0版本,即传统教学+网络+电脑/平板的混合学习阶段;   第三是培养“审辩性思维、创新性能力”的.0版本,即个性化教学+智能教学系统的“人机共育”教育阶段。   (二)智慧课堂正在引发静悄悄的课堂革命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未来学校探索,像目前世界上最受   有人称,这里的课堂正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什么是革命?革命就是改朝换代。佐藤学教授认为:革命就是通过对话,“创造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力资源部查尔斯主任曾指出:真正的教育创新需要我们重新构思教育、彻底改造学校、改造我们自身,而在教育中把技术教给学生、把技术整合到现有的课程中、使用技术促进教学就不是创新。按照这样的标准,这里的课堂的确在发生静悄悄的革命。   1、“重新构思教育”   智慧课堂是一场触及学生灵魂的教育革命。智能教学系统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从学科教学知识体系、学生认知规律上,以及从评价体系上等方面改变了教育。按照冰山理论,更加   、“彻底改造学校”,改变了传统学校的“三中心”教育   今天的学校面临的最大危机是:学生正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有多少学生是在被动学习、被迫学习、假装学习?教育部长说,网络正在挑战三尺讲台!   智慧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模式,以“关爱、启迪、快乐”为宗旨,追求让每名学生在内心得到关爱,在智慧上受到启迪,在学习上享受发现之快乐,着重培养学生6大学习素养。、“改变我们自身”   第一,重构了学生内在品质。①大幅度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智能教育是一种学生最为喜欢的学习方式。智慧课堂让每名学生成功。雷老师:“智能教育给了那些‘学困生’第二次学习的生命!”学生说:智能教学系统“让我的学习变得更简单、更快乐!让我成功!”在一个“学困生”家长   实验结果表明:智能教学系统重构了学生内在品质,学习力大幅度提升。一个星期后,%的学生专注力有明显进步,开始5%学生10分钟,到四周后0%学生达到0分钟。自信心成长较慢,开始90%的学生不敢尝试新知识,会提出“这个我没学过,老师没讲过这种题型”等问题。但三个星期后,超过90%学生自信心明显的进步,从第五个星期开始,80%的学生都已经敢于尝试新知识,甚至有50%的学生开始主动进行探究。   第二,改变了教师。一位实验校的校长说:我们学校改变最大的是教师。原来教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现在重新焕发出活力。一位英语高级教师动情地说:“我对于分层分出的那个最弱班级学生,感到无能为力,感到一种挫折感,也常常陷入自责之中。”现在有了这个教学系统,一切让她感到了改变。她说:“多年来,我在心目中一直在寻找一种理想的教育方式,今天终于找到了!”   第三,改变了校长。二、智慧课堂未来发展方向   对于未来,祝智庭教授认为,信息化教育的第四次浪潮是灵巧学习。而笔者认为,应该是“人机共育”教育。“人机共育”教育是人类教师与智能教师一起,共同承担教育任务,利用智能教学系统,完成育人使命。所谓智能教学系统,“是一种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让计算机扮演教师的角色实施个别化教学,向不同需求、不同特征的学习者传授知识、提供指导的适应性教学系统”。未来“人机共育”教育将沿着以下几大方向发展。   (一)培养目标为培养“创新人”“创新人才”   对于未来,“人机共育”教育将培养“创新人”“创新人才”。如果说,工业革命解放了人类的四肢,那么,智能革命将解放人类的大脑,释放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钱学森从人类发展周期中,看到未来教育将着重培养“集大成,得智慧”的“新人类”。而唐凯麟教授认为,将是伴随着电脑、网络、手机等数字媒介长大的“创新人”。   (二)智慧课堂将重构学校育人模式   1、“以学定学”——寻找学生生命杨帆启航的新起点   “以学定学”是对整个教育教学制度的变革,真正“让学生站在学校的中央”。传统教学的本质是“三中心”教育,课程、教师控制着整个教育的流程和学习过程。杜威:教育的最大毛病,“是把学科看作教育的中心。不管儿童的本能、经验如何,社会的需要如何,只要成人认为一种好的知识经验,便炼成一块,硬把他装入儿童心里面去”   、“个人定制”的学习:“一生一课程”、“一生一计划”   学校的课程供给方式从“统一批发”到“个人定制”。   、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1世纪世界各国基础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同的学者和研究有不同的侧重点。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陈会昌教授认为,每个孩子身上有两粒种子,其中第一颗种子就是自我控制力,另外一颗就是个人主动性。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培育这两颗种子。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徐启天教授认为,学生身上有6棵种子——专注力、积极性、自信心、思考力、独立性、自识力。他认为:“只要培养好这6个方面素养,学生就可以健康成长,成为我们社会所急需的创新人才。”   学习力是学习能力、动力、态度和创新能力的总合。学习力就是竞争力!哈佛大学柯比教授揭秘,哈佛大学学生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力。   4、发现式学习   智能教学系统倡导自主学习、发现式学习,从不教授学生,只告诉规则、方法、规律。   5、采取增值性评价方式,将学生从评比“竞技场”中解脱出来   学生学习只跟自己比,没有压力,只有探索的乐趣。   6、静待花开——等待学生“开窍”   等待是为了引发、最大限度释放孩子自身潜能。“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三)“人机共育”教育体现“五化”特征   1、虚拟化(情境化)   如今,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学生学习、生活在三个世界:第一个是经验世界(实践中学习),另一个是语言文字的世界(书本中学习),第三个是虚拟世界。近年来,在互联网“场景革命”的大趋势之下,学生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渴望在虚拟世界中学习。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智慧教育基本上是在“第二世界”——现行的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展开的,从一开始就已经陷入到应试教育的制度性“泥潭”中,导致其进退维谷、难以发挥教育价值。   目前,随着万物都能计算,都能互联,世界就变成了一个超级计算机,VR/AR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人机之间信息交互单纯的数字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栩栩如生、身临其境的人造环境,学生可以进行情景式、沉浸式学习。   、体验化   传统教育最大弊端在于教育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情趣相分离,将学生定格在“书本世界”,丧失了生命的意义和活力。“人机共育”教育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现实感和体验感,从而使学习由原来的主要依托记忆的教育,转向主要依托体验、尝试和创造,像科学家创新、发明家创造、文学家创作一样。   、个性化   目前,人类教育正在由以班级授课制为核心的学校教育,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时代。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规划纲要(-00年)》明确指出,把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上,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个性化学习是根据学习者的现有基础、认知风格、学习偏好和个性需求推送学习资源、信息和服务。   4、数据化   千百年来,教育工作者常自诩“智慧的接生婆”。这一方面表明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人们并不十分了解学生学习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不过,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这一状况正在得到改变。在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为基础的教育背景下,学习系统可以智能跟踪每个学生的学习数据,记录学生的电子足迹,这意味着教育可走进每个学生的真实世界,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5、游戏化   游戏既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成长的最佳途径。福禄培尔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最纯洁的本质和最内在的思想就是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表现的。“人机共育”教育构建的游戏化学习方式和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力,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6、泛在化   泛在化是指基于泛在网络无缝链接实现的能随时随地进行教和学。未来“人机共育”教育将重构人与教育的关系,营造出一个泛在化、普适化、“时时处处人人”可学的教育生态。附件:教育部00年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在民族地区建立试验区试验校   目前,准备建立0个试验区、个试验校,着力推进八大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就是人类的理想教育,是学生天赋自由翱翔的天空。智慧课堂也是一场教育场景革命,将重构学生与教育的连接,为学生提供“互联网+”时代新型教育供给方式——让优质教育变成空气,“弥漫于宇宙”,“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三大课堂(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   “三大课堂”是教育部倡导的,利用卫星或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同步或异步上课的方式,使农村、边远、民族地区上不齐课、上不好课的学校与城市名校同上一堂课,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百姓。开设“三大课堂”可以极大发挥名校作用,通常一所名校可以带动数百所薄弱学校。目前,我国独创的全日制远程教学(属于名校网络课堂)包括三种教学模式:一是远程直播教学(通常适用于普通高中);二是远程录播教学(通常适用于初中);三是远程植入式教学(适用于小学)。“三大课堂”可以打破教育时空限制,让贫困地区孩子与城市孩子一起同享优质教育资源,共创美好人生。   、校内或区域内优秀教师一对一、一对多辅导   构建优秀教师智慧共享空间,为学生提供优秀教师一对一、一对多辅导。进行区域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目前学校教学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问题,实现线下与线上教学融合:线下教学主要解决教学的共性问题;而线上教学主要解决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精准化服务问题。 、技能训练课堂   利用教学系统培养学生思维技能;利用英语语音矫正、初中几何、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等教学系统(教学软件)、游戏软件等,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与分析思维技能。4、高级思维能力发展课堂   在学生人手一个平板电脑环境下,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跨学科主题单元教学、基于项目的学习等方式,通过动漫、机器人的学习、STEAM课程、创客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基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个别化学习课堂   个别化学习是指一种系统化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而不按统一学习进度,其目的在于实现因材施教。像智能教学系统支持下的《“学困生”帮扶计划》,可以打破班级、年级,将“学困生”集中到一起学习,帮助“学困生”实现脱“困”目标。   、太空农园百校计划课堂   “太空农园百校计划”是基于互联网的学校间的共同学习计划。物联网可以将“太空农园”放到学生手中,学生通过手机就可以近距离了解植物生长情况、进行自动浇灌、自动喷药等远程监控与操作,学习太空知识、植物知识,以及自动灌溉、自动喷药、监控等现代农业生产相关知识。百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与互动。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课堂   利用互联网+书法绘画教学平台,由全国八大美院资深教授、博士、硕士等学院派精英,以及众多国展获奖名家和一线教育专家等亲领教学,将书法家、画家等“请入”学校,共同为中小学生打造了毛笔书法基础、儿童画画法、动漫系列、简笔画画法、山水画技法、花鸟画技法、篆刻技法等线上线下相结的教学模式,破解传统书画师资匮乏、教学困难、教学体系混乱等诸多教学难题,为中小学生为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供支持。   4、虚拟漫游世界课堂   漫游系列目的在于将世界“搬入”学校课堂,重塑课程资源。像漫游北京、漫游世界著名博物馆、名校等,主持人可以现场介绍、加动画演示和工作室里专家实时点评。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于年率先将互联网思维引入教育装备行业,探索教育装备产业研究与综合交易服务。采购网专注于服务学校及企业用户,铸就了教育装备产业研究的专业性、BB采购咨询服务的实用性和行业资源大数据平台与交易平台的科学性,成为国内领先的教育装备产业研究与综合交易服务平台之一。大规模在线教育后将呈现教育新生态

作者|余胜泉

来源|互联网教育国家工程实验室非常时期的“宅家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新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多方参与、多种形式的在线教育成为新的教育支柱。疫情之后,学生陆续回归校园,在线教育将以何种方式存在,其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将走向何方?01疫情期间在线教育为日后解决教育个性化与规模化难以兼顾等教育难题奠定了基础抗疫期间,师生、生生时空隔离,师生的社会性交互从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转移。虚拟学习空间里,教师和学生进行同步或异步的远程授课、讨论交流、作业评价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和延续了传统学校师生面对面的社会性交互。同时,学生接受教学服务的渠道从单一走向多元。教师的知识权威逐步被打破,教育服务来源不再局限于学校,提供教育服务的主体也不再仅是教师。海量的学习资源和教育服务来自校外大规模社会群体——教育企业、辅导机构、高校教师、师范生、科研工作者、博物馆……学生可选择的服务面和获取服务的便利性得以扩展。教育形态的变化趋势在未来会推动学校的双向开放。双向开放意味着社会上各种优质在线教育都可以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学校教育中一些有特色和优质的教学服务,也会向社会和其他渠道辐射。未来5G技术将使信息和数据迅速流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将使在线教育服务更智能、更精准、更有效率,这些变革都会加速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融合的教育服务业态的形成。虽然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来提供教育公共服务是特殊时期的应变之举,但社会机构协同参与的在线教育具有大幅提高教学效率和提供个性化学习方式等优势,为疫情后通过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解决教育个性化与规模化难以兼顾等未来教育发展难题提供了基础,值得大力发展。0疫情后在线教育与学校教育双向融合将带来新的教育生态育人,即促进儿童高级思维的发展、社会能力提升与情感的培养等,这一点永远不可能被互联网所替代。但简单的知识、低级的技能,通过互联网学习却非常高效。笔者认为,未来的教学形态将是线上线下的融合,互联网教育一定得想办法融入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师手里的利器。线上线下融合可以降低学生时间投入,促进认知投入,既能使之掌握更多知识,又能使之具备交流、表达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且,线上线下融合可以把教师从低层次的、单调的、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时间与学生互动。(1)在线教育将助力和优化学校教育未来在线教育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助力和优化学校教育,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的融合。简单知识,线上规模化学习:未来浅层次的知识获取可以不再依赖于校内教师,线上教育在这类知识的获取方面可以替代教师。查漏补缺,线上个性化指导:在线教育更大的优势是其智能化、精准化的资源推荐服务。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是基于整体平均水平的教育活动,而个体之间的差异在时间、内容容量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无法得到回应。而在线教育可以通过汇聚丰富优质的资源,记录分析个体的学习行为表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精准学情,线上数据分析:学情分析是通过对学生过程性数据和结果性数据的记录和关联分析,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全方位的直观呈现,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实施教学干预和改进,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此外,学情分析可以实现不同角色(如校长、教研员、教师、家长、学生等)对学习情况的一致性理解,从而促进活动实施相关角色采取协调行动,确保活动更好地落实。社会互动,在线学习社区:在线学习社区是在网络环境中由学习者和各类助学者(学习同伴、教师、研究者和家长等)共同构成的一个交互协作的学习共同体。在线学习社区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资源丰富且开放的学习环境,学习者通过交流、互动、讨论、反思和协作来分享彼此的观点、想法、资源、知识、学习经验和集体智慧,帮助学习者完成知识和社会人际网络的双重建构,最终使学生的社会性成长成为可能。()线上线下融合将引发教学变革在互联网时代,任何学习者都可以凭借网络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广泛的人际互动交流机会,教师所承担角色及人才培养方式都将重新定位。课程实施形态的转变。首先,课程形态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虚实融合的立体化形态,课程会越来越多地体现出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的发展趋势。其次,课程结构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整合性和跨学科的结构,这种课程结构具有情境性、体验性、趣味性、实证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等特点。再次,课程实施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大部分知识性的教学会由互联网或人工智能所取代,课程的育人部分主要由教师组织实施。教育教学范式的转变。教学将从教师讲学生听单向知识传递的教学范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教学范式,再进一步转变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表达和作品创作,实现知识创新的教学范式。整个演化趋势使得学生从解决书本上的良构问题,转变到解决蕴含知识的情境问题,促进学生从浅层次认知到深层次认知。教学要从“双基”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oveyouocococ.com/kfzlyx/kfzlyx/128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