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开发区坚持把引进集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作为重要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打造“四大平台”集聚高端人才,为成功申报自治区级高新区提供强大智力支撑,为启动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做好人才储备,实现高层次人才集中聚集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倍增效应。

构建创新创业平台多渠道引才

坚持推进创新创业要素加速集聚,增强对人才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多渠道对高端人才来区创新创业进行催化。

蒙东博士创业园实体化运营。通过“博士直通车”引才,打造以高端引领、要素集聚、技术创新为目标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产业化发展的人才工作机制,计划用5年时间做到人才智力高度聚集、科技金融高效融合、创新平台优势凸显、创业环境全国接轨,打造出立足通辽、辐射蒙东、面向东北亚的创新驱动新引擎、人才聚集新高地。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3家,进入评审阶段企业1家,今年计划引进高层次创业企业20家,引进创业博士研究生20名,引进硕士研究生50名。

人才孵化基地规范化建设。在通辽电子商务产业园建立孵化基地,面向入园企业提供项目、资金、设施等全方位、系统化的“软硬件”扶持服务。园区开展人才推介、展示、洽谈等商务推广活动18次,举行初创企业融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企业涉税管理等各类培训活动7次,参与人数达余人,引导32名优质人才在园区就地孵化。

众创空间规模化升级。创客通辽、通辽创业谷被自治区评为示范性创业支撑平台,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平台孵化+服务保障”的模式,吸引配套创业项目和人才加入。累计孵化企业家、在孵企业家、毕业企业28家,带动就业3余人。目前,开发区已引进和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余人,其中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余人,30%以上的创业人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

构建科技研发平台主体化育才

不断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增强内生动力。

实施实用型人才培养项目。以研发平台合作为载体,采取聘用、兼职参与课题研究、技术咨询等形式,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开发区开展“产学研”合作,借助科技专家人脉教育资源优势,邀请专家进站开展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推广、合作攻关、人才培养等服务工作。成立金融创新和经济管理2个专家顾问团,累计有20余家企业与12所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加大人才智力技术研发集聚。巩固和提升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内蒙古东绿生态院士专家工作站和通辽润鸣新素材博士后工作站、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等高端研发型平台运行质量,推动现代蒙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绿色有机生物等优势特色产业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形成“研发项目+人才培育”的人才开发培育机制。共授权专利项、科技成果奖励35项。培育自治区级“草原英才”团队2个、“草原英才”个人3名;通辽市“双创”人才团队4个,“科尔沁英才”5名,通辽市行业领军人才15名。

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培育专家人才先进典型,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团队授予荣誉称号,予以表彰奖励。积极发挥自治区级“草原英才”个人及3#恩德炉煤气化技术改造创新人才团队带头人李国方,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邢界红,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奥乌力吉等专家人才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构建立体化宣传格局,在媒体上宣传推介专家人才典型,营造识才爱才的浓厚氛围。

构建产业发展平台立体化用才

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主动承接、对接全市两个千亿级、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突出重点强化产业链项目调度,构建起“一体两翼”新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各产业的人才服务网络。

围绕产业链升级定位人才。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现代蒙中医药、现代物流物联、绿色有机生物、蒙元文化创意五条产业链条发展需求,全力打造与产业链相匹配的人才链。举办“产业链高端人才对接会”“产业链大型人才招聘会”等系列人才延揽活动,建立高端人才(团队)与产业链“无缝对接”机制,以人才链支撑产业链,形成“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相融”的良性格局。

围绕效益最大化开掘人才潜力。通过对“五大产业”人才进行排兵布阵,整合产业人才优势资源,通过“领军人才+特色项目”“专业团队+产业发展”“创业人才+孵化企业”等模式,有针对性引进产业策划、管理、营销等项目团队38个、各类产业链人才人。在“云智慧党建+”平台增设智慧人才库模块,实现产业链人才资源实时、快速、精确查找。

围绕高端引领集聚人才资源。善用“外脑”促进产业发展,连续三届举办“活力论坛”,组织经济顾问、金融顾问、理论智库、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齐聚开发区围绕产业链交流研讨;利用周浩博士等外脑资源为开发区经济发展献智献力,凝聚起共谋发展、合作共赢的强大合力。

构建暖心服务平台多元化留才

秉承系统思维、全局思维,从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制度环境多方面综合施策,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为广大人才安居乐业提供支持,让各类人才来得开心、干得称心、住得舒心。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比照济南高新区做法,推行园区薪酬制改革,制定人才政策、实行“全员聘任制”、法定机构企业化运营等先进管理方式,大幅提升管理效能。进一步加大“最多跑一次”和“项目指挥”改革力度,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营造高水平、高档次的环境和条件。

落实政策资金兑现。下好政策“先手棋”,整合开发区人才集聚计划等激励政策,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贯彻落实《通辽市人才引进实施办法》,为、年引进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落实事业编制,按元每月的标准给予生活补贴,无自有住房的按1万元每年的标准给予租房补贴,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聘用合同并在通辽市自行购买首套住房的,按一次性5万元补贴标准给予安家补助费,同时直接列入科级后备干部管理。

强化人才联系服务。坚持党管人才,打造“党建+人才+服务”工作模式,实施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优秀人才机制,去年及时研究解决人才工作出现的新问题26个。当好服务人才的“店小二”,建立“一站式”服务体系,提高各项配套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加大人才工作资金投入力度,提供人才公寓套。坚持待遇留人,通过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人才安居政策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安居保障,做到后顾无忧。(滕飞)

原标题:《开发区构建“引育用留”四大平台放大人才集聚倍增效应》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oveyouocococ.com/zlkfmj/zlkfmj/17790.html
------分隔线----------------------------